新区成海归创业“风水宝地”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海归创业团队落户
  ◎近日,位于空港的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迎来首个海归人才组成的创业团队——百葵锐(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百葵锐核心团队由来自澳大利亚的生物科技领域人才组成。该团队之所以落户新区,除了看中这里的科技政策优势明显外,更主要的是被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所吸引

  ◎据了解,近年来,中英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德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等高端专业平台云集新区,带动更多新要素汇聚的同时,也成为企业看重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一批专业化医药产业园区相继落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吸引越来越多业内人才和企业来新区发展。位于空港的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就在近日迎来首个海归人才组成的创业团队——百葵锐(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专业平台搭起海归创业梦

  百葵锐核心团队由来自澳大利亚的生物科技领域人才组成,团队在合成生物学、代谢工程、生物酶工程、绿色化工及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具有海外著名高校和服务大型跨国生物科技企业的研发背景,在澳大利亚有多个成功技术应用案例。

  “我们有毕业于牛津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等人才组成的博士团队,具有海外成熟的技术,其中,酶蛋白纳米自组装技术获得2016年全球生物科技奖。但在国内创业,场地、设备、市场等还是从零做起。我们需要专业化服务与资源,能在设备共享、技术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企业赋能,加速企业发展。”百葵锐创始人章家泉介绍,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拥有从产品小试到中试生产放大等全套技术开发能力,入孵企业可享受到科学智囊、实验设施、技术对接以及项目申报等极具生物行业针对性的特色服务,这对他们预计开展的生物酶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大豆提取生物活性多肽等研究而言,提供便利的同时,将节省大量成本。

  据了解,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是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设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目前有14家生物科技类入孵企业。BIOINN生物制造众创空间运营项目经理李季涛介绍:“生物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企业在设备仪器、资金、技术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BIOINN众创空间提供‘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开放研究所2亿元的仪器设备平台,设立1亿元的天使创投基金,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中科院智库信息检索查询服务等,企业可享受到强大的软硬件资源。此外,百葵锐在某些技术研发方向上与研究所有一致性,后续在工业菌种、蛋白工程、生物酶催化等技术领域有技术合作与共享的可能性,与孵化器的生物科技企业也有多种合作的可能性。”

产业集聚显现多面效应

  目前,保税区生物医药产业汇聚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和泽生物、生化制药、百若克等一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企业,迅速形成规模。而放眼新区,近年来,中英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天津市工业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德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九州通绿谷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等高端专业平台云集,带动更多新要素汇聚同时,也成为企业看重的“红利”。

  “团队跑遍北京、上海、昆山、苏州等地考察调研,最终敲定把公司落在天津,除了这里有科技政策优势明显,更主要的是被这里的产业集聚效应所吸引。”章家泉介绍,生物科技企业面临的不只是技术研发创新还有应用场景拓展问题。他们计划在医药行业、绿色化工、功能多肽、环境保护四大领域展开业务,在企业集聚效应下,比较容易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分享与市场推广。

  与高端平台汇集相应的是,行业集聚效应带动行业创新成果频出,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专业平台孵化出一批批优质项目,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众创空间“医脉众创”里,英菲泰克(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正为研制的一款人工智能动态心电监测设备做最后的测试,计划在年内推向市场。该监护设备可穿戴、可实时采集人的心电图数据,区别于市场上只做短时心电监护的设备,可以做连续监控;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制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i日前刚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