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热议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七)

发布时间:2025-05-20 来源:市工商联宣传教育部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地落实,让天津广大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并引发了热烈反响。


和平区工商联执委、天津市瑞莱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林虎:


在深入研读民营经济促进法后,我深感这部法律对于我国经济格局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无疑为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石。这部法律给予民营经济明确的法律定位与坚实保障,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了更稳定的预期。这使得民营企业家们能更安心地规划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加大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投入,不用担心政策的短期波动对企业根基造成冲击。

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上,该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法律手段杜绝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让民营企业能凭借自身实力参与公平竞争。这不仅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也促使整个市场更加高效、健康地运行,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从投资融资角度看,民营经济促进法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充足的资金“血液”,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研发,实现规模扩张与产业升级。在科技创新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促使民营企业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细致入微,让民营企业家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管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与创新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与价值。

总之,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从各个关键维度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必将推动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更大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工商联常委、天津物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涂伟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不仅是对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制度性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庄严承诺。它标志着中国经济治理从政策驱动向法治保障的历史性跨越,为民营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回望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今天的专门立法保护,这条成长之路折射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艰辛与智慧。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分散于各法规政策中的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条款系统化、体系化,以国家意志的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

这部法律的精髓在于其问题导向性。针对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市场准入难”“融资难”等痛点,法律作出了系统性回应。通过确立竞争中性原则、规范政府行为、强化产权保护,民营经济促进法实际上是在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边界,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这部法律与其他市场主体立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使我国基本形成了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这种制度框架的完善,将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红利。破茧成蝶的中国民营经济,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迎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胡家园街商会会长、天津荟菁华热力有限公司史淑华: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我们民营企业家照亮前行之路。

民营经济促进法旨在全方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它从多层面给予民营企业支持与保护,这既凸显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也展现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对我们供暖民营企业来说,这部法律意义非凡。它让我们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在市场竞争中能争取到更多权益与保障,为企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供暖服务的关键在于质量与创新。民营经济促进法中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为我们指明方向。在供暖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供暖效率与服务质量,既能提高用户满意度,又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此外,法律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破除隐性壁垒,帮我们扫除诸多发展阻碍,成为我们坚实的后盾。

深入学习民营经济促进法,我深切体会到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身为民营企业法人,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未来,我将严格践行法律精神,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供暖服务。同时,期望各级政府细化配套政策,让法律真正落地见效。我们期待在政府引导下,携手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共促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滨海新区新村街商会党支部书记、天津涧联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杨晶: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我深感振奋,也倍感责任重大。这部法律的出台,不仅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更为我们基层商会工作指明了方向。

深刻领会精神,把握民营经济发展新机遇。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上升为法律规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作为基层商会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这部法律不是简单的政策宣示,而是通过制度设计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组织会员企业深入学习法律条文,特别是关于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等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引导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找准商会定位,搭建政企沟通新桥梁。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商会组织在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中肩负重要使命。我们要主动适应新要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联谊型”向“服务型”转变。建立法律顾问团队,为会员企业提供合规经营、风险防范等专业服务。二是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作为”转变。建立定期走访机制,每季度开展“企业(商户)负责人座谈会”,收集企业诉求,形成问题清单,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反映企业呼声。三是从“单打独斗”向“协同联动”转变。加强与法院、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完善民营企业纠纷调解机制,探索"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努力实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商会。

聚焦痛点难点,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关键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结合新村街实际,提出以下三点想法:一是打造“法治民企”示范街区。选取解放路商业区作为试点,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培育一批依法经营、诚信守法的标杆企业。二是构建“银商企”对接平台。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每季度举办融资对接会,推动银行开发适合商贸企业的金融产品。同时,探索建立商会互助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过桥资金支持。三是培育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开展“薪火相传”计划,组织老一辈企业家与青年创业者结对帮扶,既传承“四千精神”,又注入创新活力。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商会党支部书记,我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我们将开展“党建+营商环境”创建活动,在会员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发挥党组织在诚信经营、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监督作用。同时,组建党员律师服务队,为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标志着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作为基层商会工作者,我们要以学习贯彻法律为契机,既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又做好企业的“服务员”,更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运动员”,用实际行动助力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为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商会力量。

天津墨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对民营企业制度性支持的全面升级,为我们这类兼具新媒体创新属性和民营经济活力的企业提供了战略机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法治化的高度来看,该法的实施将在以下五个维度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市场环境夯实创新根基。新媒体行业依赖内容创作、数据资产和平台运营三大核心要素,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产权保护体系重构,为墨影传媒提供了三重保障:一是数字版权确权与维权效率提升,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创意剽窃难题;二是数据要素产权界定清晰化,推动用户画像、传播算法等数字资产资本化;三是平台运营规则法定化,降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法律明确"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破除行政壁垒,使企业能够聚焦短视频、元宇宙营销等新兴领域布局,抢占数字内容产业制高点。

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创新动能。法律构建的"融资-人才-技术"赋能体系,精准破解新媒体行业痛点: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数字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缓解轻资产运营的融资约束;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创意中产"集聚,助力构建复合型数字内容团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向新媒体技术(如AIGC、XR交互)倾斜,加速技术迭代周期。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回报率比国企高32%,法治保障将放大墨影传媒的创新乘数效应。

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竞争能级。法律推动民营企业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跃迁: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倒逼企业完善内容审核、数据安全等内控机制,防范"流量黑产"等行业风险;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引打开与国有文化单位合作空间,可通过股权合作获取主流媒体资源;ESG披露规范推动构建"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双轮驱动模式,提升品牌公信力。这种治理升级使墨影传媒能够对标国际传媒集团标准,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产业生态协同激活乘数效应。法律构建的"链长制""产业集群"等机制,推动墨影传媒实现三重突破:融入数字文化产业链,向上游连接IP创作、向下游整合MCN机构,形成产业协同效应;通过"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获取高校前沿技术(如虚拟数字人),缩短研发周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将实战经验转化为规则话语权。这种生态位提升使企业从内容供应商升级为产业组织者。

国家战略共振开辟增长空间。法律将民营经济纳入"数字中国""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体系,墨影传媒可把握三大机遇:参与文化数字化战略,开发文化遗产数字孪生项目;借力"东数西算"工程优化算力资源配置;通过"数字丝路"拓展海外传播业务。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将达3.8万亿元,法治护航下民营企业有望获取60%以上市场份额。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标志着民营企业从政策红利期进入制度红利期。对墨影传媒而言,这不仅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参与新时代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机遇。企业需以"技术+文化+合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在法治框架下实现从流量运营向价值创造的跨越,最终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变革的中坚力量。这种转型升级,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在新经济领域的生动体现。

来源:市工商联宣传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