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系列快评之一
■海声
“滨海新区要营造‘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环境,对企业家不能说不,要研究怎么样行!” 日前,在滨海新区服务民营经济座谈会上,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赢得了企业家们的交口称赞。这既是新区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再次自我加压,又是开启新区“二次创业”、坚定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郑重承诺。
近日,福建三安集团、中新药业隆顺榕制药厂分别向市委、区委发来感谢信,就天津和滨海新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助推复工复产表达谢意。感谢的背后,是企业对天津“安商、护商”良好营商环境的真切感受,是对各级干部扑下身子服务企业工作作风的高度认可。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正是推动天津和滨海新区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承认,正在转型中的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存在短板、相对薄弱。育新机、开新局,就是要正视差距,把握“育”的时机,找到“开”的窍门。民营经济,不论从贡献产值、增加税收的维度,还是从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的广度,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住了民营经济,就打开了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门、动力之源。
新区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重点要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完善“接地气、有实效”的政策体系,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让“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各级部门的强烈共识。目标就是让企业家满意于新区的营商环境,愿意来这片热土投资兴业,愿意把在新区的项目做大做强,像雨后春笋一样成长壮大。就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现有政策落实力度,使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就是要畅通企业反映问题的“直通车”,把企业的“呼声”变成部门集结的“哨声”,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弘扬实干之风,推动形成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便捷高效、办事依法依规的良好环境。
经历风雨,方见彩虹。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发展的龙头引擎,必须舍我其谁、抢抓机遇,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盈利难、创新难、销售难等各种难题,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再添活力。坚定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信心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区正埋头苦干、奋勇前行。